第一部分
1.若機器人殺人,死刑存廢雙方可提出哪些主張以贊成或反對處死機器人?
這個問題需分成兩個部分作探討:1.死刑存廢2.機器人是否能享有人權
中華民國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而第23條規定:「以上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在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不論是甚麼樣子的理由都不應剝奪他人的生命權。
機器人是否能享有人權?我認為機器人是由人類創造而成的,一個「仿製生命」的物體,並非真正的生命。或許後天加工使其維妙維肖,但始終是電路、晶片合成的,他們所擁有的一切記憶、一切認知都是人類加裝上去的,而非他們自己的意識。因此我不認為機器人能享有人權。從這個出發點來說,若機器人殺人不應被保障其生命權—由於他是機器人,生命權這個詞彙或許也不妥當,應視為不良品而進行銷毀。
第二部分
1.在《動物農莊》一書中,可以看到一個由權威走向民主卻不小心走回頭路的過程。我認為權威有權威的好處,而民主也有民主的好處。然而,不論是在哪個年代,所有的權威瓦解都會是經濟衰退、人民不能飽足的狀態而成。當農場經營不善、動物們開始挨餓,革命就此爆發。
我認為書中的豬隻之所以會走向回頭路是因為本身的文化水準不夠高。一個國家(書中即為農莊)要達到一定的文化水準才能產生自己有的運作模式,而豬隻在把權威趕走,卻因自己沒有辦法迅速的形成自有文化,只好汲取人類的文明做後盾。這樣的培養下來不自覺得會崇拜、會模仿,最後很有可能像書中的豬一樣走上了回頭路。
我認為在權威走向民主最需要鞏固的便是教育。一個國家如何運作、人民如何思想,才會成為國家的走向。像書中,大部分的動物得到的知識都來自於豬,而豬則是由人類的文物上來吸取知識。如此單一的知識來源造成了回頭路的悲劇。政府的權力是人們賦予的,大家認同交付某部分權力給政府讓政府組織、營運,使整個國家達到最完善的狀態。然而當人民自我意識不夠強烈,思想過於單一化,很有可能落得被統治的奴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