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楊雅涵(Yang, Ya-Han)、許依凡(Hsu, I-Fan)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討論】影片-美味代價


    你是否思索過桌上的美食從何而來?科技日新月異,許多食材經過加工後製早以辨別不出原來的形體,飲食,已經不再是件安全的事。本片檢討當今飲食問題,帶出全球結構性官商勾結的病態,請問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能怎麼做?或說,我們能做些什麼?試從政府官員、廠商代表、人民、受害者家屬的角度,進行意見分享與討論。

  

3 則留言:

  1. 1.政府官員:這些加工大財團早已支付上層官員大筆的政治獻金,所以就算是下面單位想要設法去揭發,也會被檔下來,型成一種惡性循環,有心的官員頂多只能不定期開個罰單,無法有所做為

    2.廠商代表:不管賣任何產品,除了介紹產品的優勢外,本來將使用產品後會造成哪些不良的影響告知消費者。廠商代表應該為消費者分析這類肉品的優勢(便宜)與劣勢(基因改造),至於要不要買,還是看消費者

    3.受害者家屬:不希望悲劇發生第二遍,所以不管是在網路上或是在行政訴願上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但是這是一條漫長而且寂寞的路,還要擔心廠商以法律威脅

    4.人民:政府跟財團壟斷好像已經被合理化,但事實上根本是不對的,人民應該用選票來杯葛眼前所看到的;再者,如果有能力還是盡量買有機食品,畢竟吃這種不健康的食品以後要付的醫藥費更龐大,也算是一種對基因加工食品沉默的抗議

    回覆刪除
    回覆
    1. Peter感謝您的回應,請問您的大名是?

      選票真的能發揮作用嗎?怎麼發揮?要有足夠的群體意識才有足夠的選票,那該如何營造全民意識?而且,有能力者當然會選擇對身體比較好的食品,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無法享有食品的品質保證,這就是1%與99%的差別。如果要反對加工食品,我們該如何反抗、如何抗議?

      刪除
  2.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這跟社會的風氣有很大的關係,雖然政府無法決定每個人吃的食物,但政府若能積極宣導我們所吃進去的食物對我們身體的影響有多大時,必能慢慢改變大家的飲食習慣、健康觀念。若社會上吃速食的人逐漸減少,為了利益,企業也會想辦法轉型以符合社會的需求,而那些現在所謂很貴很健康的有機食品,也會因為社會的風氣及市場機制而變得平價,只是要改變社會型態並不易,所以這一定會是一段非常漫長的路途。

    回覆刪除